• 觀點
  • 2025-4-1

MBMC速報:《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》2025修訂版部分指引解析

《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》2025修訂版備案部分指引解析

一、政策背景與核心修訂要點隨着《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》自2023年實施以來,中國證監會逐步構建起覆蓋VIE架構的全鏈條監管體係。2025年修訂版備案指引(以下簡稱“新規”)的推齣,標志着監管從“原則性框架”嚮“精細化規則”的升級,核心聚焦於兩大方嚮:VIE架構的“白名單”製度與分行業數據齣境標準。 1. VIE架構“白名單”製度解析新規擬將行業準入與協議控製合法性掛鈎,形成動態調整的“白名單”機製: 行業分類管理:明確允許采用VIE架構的行業範圍,例如互聯網科技、新能源等鼓勵類領域,而教育、金融、數據敏感型行業(如地圖測繪)則被排除在外。 合規性門檻:企業需證明協議控製的“非外資實質介入”,例如通過股權穿透證明最終受益人無外資成分,或通過業務隔離確保核心資產由境內實體控製。 案例參考:2024年某在綫教育企業因屬於“義務教育類”被勸退,後通過剝離學科培訓業務并轉型職業教育,成功進入白名單。 2. 分行業數據齣境標準細化新規將數據分類與行業特性結合,建立差異化審查標準: 高敏感行業(如金融、醫療):要求數據本地化存儲,僅允許匿名化統計結果齣境。 中風險行業(如電商、社交平枱):需通過網信辦安全評估,證明數據齣境不危害國傢安全,且已穫得用户明示同意。 低風險行業(如製造業):可采用標準合同或認證簡化流程,但需定期提交數據流嚮報告。典型案例:某齣行平枱因未完成百萬級用户數據評估被暫停備案,後通過建立境內數據中心并引入第三方審計,重新穫得放行。

 二、企業上市路徑選擇的流程化應對策略 步驟1:預溝通與行業合規自檢 前置溝通:嚮證監會提交預溝通申請,明確所屬行業是否屬於白名單範圍,例如某AI企業通過預溝通確認其“智能硬件”業務符合鼓勵類目録。 負面清單篩查:對照《外商投資準入特彆管理措施》及行業監管政策,識彆潛在風險點。如某生電商因涉及農產品地理信息數據,需額外申請農業農村部合規意見。 步驟2:VIE架構合規性改造 協議控製有效性驗證:由境內律師齣具法律意見書,重點審查控製協議(如獨傢業務合作、股權質押)的可執行性,避免“抽屜協議”漏洞。 資金流動合規:確保返程投資符合37號文登記及外彙管理要求。例如某跨境電商通過補辦ODI備案,解決曆史資金跨境瑕疵。 替代架構預案:若行業受限,可探索“白手套架構”(國資代持)或信托持股模式,但需提前與監管部門溝通可行性。 步驟3:數據齣境安全評估 分類分級管理:按行業標準對數據進行標籤化處理。例如某醫療企業將基因數據定爲“重要數據”本地存儲,僅嚮境外傳輸脱敏臨床結論。 跨部門協同審查:涉及國傢安全的數據需通過網信辦、行業主管機構聯席審查。某智能駕駛企業因高精地圖數據觸髮跨部門安全評估,耗時6個月完成整改。 步驟4:證監會備案與持續監管 材料提交要點:包括白名單行業證明、數據安全評估報告、控製協議法律意見書等。 備案後合規:上市後需每季度提交資金用途報告,確保不涉及敏感領域投資。某新能源企業因將募集資金用於海外鋰礦收購被要求補充説明。

 三、未來趨勢與建議 備案透明化加速:證監會或公布“緑燈行業”典型案例,減少企業合規成本。 數據本地化方案普及:混合雲架構、境內數據中心將成爲中概股標配,頭部科技企業已率先與阿裏雲、騰訊雲合作搭建合規存儲方案。 替代架構創新:“信托+VIE”模式或成爲新選擇,通過將控股權委托給境內信托,規避外資介入風險。 

結語:2025年備案新規的實施,標志着中概股上市從“架構驅動”轉嚮“合規驅動”。企業需以行業屬性爲錨點,前置規劃數據與架構合規路徑,方能在中美監管博弈中穩握主動權。